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越战的血> 第三十章 裁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 裁军(2 / 5)

支部队上了战场一大堆都是干部,这些干部在战斗中不但不会有多少实质的作用,反而还会给后勤补给增加压力、给战士们的保卫工作增加压力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另外四十万的指标就是针对战士的。这四十万虽然相对干部来说人数已经少了许多,但裁军力度也是相当大了。

尤其是这其中要裁掉的部队许多还是跟越鬼子打过仗立过功的老兵……这就让许多人想不通了。

这如果站在咱们当兵的角度上来说,那还真是有点想不通,要知道咱们这些兵可是在战场上跟越鬼子拼过命的,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怎么能说裁就裁呢?!

但如果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裁军的目的一个是精兵简政提高部队的整体文化素质,另一个是在同样的军费下可以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先进装备的研发上,这些都是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所必须的条件。

其实要我说,这裁军主要还是由步兵在战场上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决定的。

如果是像一战、二战时代。打起仗来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人的大冲锋,那充足的兵源就是胜利的前提。再怎么裁也裁不到当兵的头上。

但历史的趋势就是这样,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各种装备的高度发展,海陆空三军的重要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转,这使得军队也不得不进行这次“痛苦”的转型。否则的话,有一天当我们走上战场的时候,在敌人眼里不过就是一块块裹在军装下的肉而已。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军人就不得不再一次做出牺牲……这是我军的特色,个人要无条件服从集体,或者说军人要无条件服从命令,虽然这个命令是让战士走出军营。

我们看到的,就是附近操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动员大会……我从没有看过这么压抑的动员大会,以往的动员大会通常都是战士们精神抖擞的一次次发出誓言,但现在看到的却是全场鸦雀无声,甚至就连讲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