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重建北宋> 0763、群臣大辩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763、群臣大辩论(1 / 6)

搬别人的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次大规模救援太原府彻底失败,大宋的麻烦来了。不是一个麻烦,而是一大堆麻烦。

第一个麻烦,高俅死了。

高俅死了本来不是麻烦,小皇帝赵桓怀念高俅曾经为自己立下的功劳,认为高俅开府仪同三司,天子当挂孝举哀,举国同悲。

高俅的级别起码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按后世的说法,就应该降半旗致哀,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可是,自以为绝顶忠君的李若水磕头出血,拼死上奏:“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李若水的确忠君,但同样是无耻文人。他认为:高俅没有进士及第,和当年的狄青一样粗鄙不堪,居然窃居高位,起码应该和童贯、王黼、蔡京、蔡攸等人一样,剥夺所有官秩,枭首示众。

小皇帝赵桓正在悲痛之中,一怒之下没有理他。可是这个李若水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联络更多的文人再次上奏。

小皇帝赵桓迫于舆论压力,虽然没有亲自去祭拜高俅,但也没有剥夺高俅的“政治待遇”。所以高俅虽然死了,但还有“死后哀荣”,让好多士大夫咬牙切齿。

李宪遵照高俅生前的嘱咐,并没有亲自去祭拜。但是让自己的女儿李飞凤过去祭奠,并且同意高尧辅抚灵回乡。

其实李若水为代表的无耻文人,就是嫉妒高俅这一生取得的成就。一个没有考进士的粗鄙之人,居然能够位列三公,开府仪同三司。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圣人教诲,难道是假的不成?当年出了一个狄青,今天又出来一个高俅,让读书人情何以堪?

第二个麻烦,太尉、同知枢密院事、两河宣抚使种师道,辞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