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北宋振兴攻略>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宋究竟病在哪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宋究竟病在哪里?(2 / 4)

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战守,唯所指挥。

就是每一路的文臣叫经略使,总管军政财,而武人为总管,管理兵马,受经略使的钳制,出入城郭,听从经略使的指挥。

所以种师道的永定军路经略使的职位,大于杨宗闵的总管职位。

文臣指挥军阵,就会有很多理想主义的操作。

当然因为种师道本身就是文官出身,又是以武将身份复出,先建节,再成为经略使,所以他战阵经验丰富,属于文官,而不属于武官。

这个祖宗之法是谁敲定的?

并非出自宋太祖之手,在宋太祖时期,文官和武官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大家同殿为臣,上马安天下,下马谈治国。

这个祖宗之法的根源在宋太宗,驴车皇帝双股中箭,大败乃还,将门蠢蠢欲动不受控制,为了钳制将卒,定下的国策。

宋太祖时讲究革故鼎新,皇祚初膺于景命。变家为国。鸿恩宜被于寰区。大概就是要不断的变革,把家天下变成国天下,不断的变革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而宋太宗玩的那套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所常。玩的是万事在执行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制定好完善的制度在实行。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也是太宗皇帝率先提出和使用。

这样重文轻武的国策,就导致了后面的澶渊之盟中,王家拥兵二十万,坐看宋真宗和辽圣宗在澶州打的天翻地覆不为所动。

而澶渊之盟不光有积极意义,的确给大宋和辽国带来了百年承平,但恰恰百年承平,武备松弛,成为了北宋暴毙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澶渊之盟对皇权的削弱,史无前例的削弱。

皇帝的权柄终于从无限大,变成了国家的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