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北宋振兴攻略>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似人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似人君(2 / 5)

百姓的眼神里带着些许的恐惧,因为这支队伍的大部分人是契丹人,他们随着王禀来到了汴京。

这些人身上的甲胄,是给他们带来恐惧的铁浮屠。

但是汴京的百姓眼神中更多的是安心,因为带着契丹人的是王禀。

王禀最后只给韩世忠一副金人的铁浮屠作为收藏,他听从了完颜宗干的建议。

王禀在百步外下了马,在三十步的地方,卸下了身上的武器,穿着铠甲,带着铠甲金属摩擦的声音,走到了赵桓面前。

“捷胜军都行军指挥使,大宋太尉王禀,归京,参见陛下。”王禀想要单膝跪下行礼,被赵桓拉住了。

大宋不兴跪礼,当然指的文臣,到现在赵桓都切实的记得延福宫外跪着的亲从官,是何等的卑微。

“甲胄在身,就不要行礼了。”赵桓拉住了王禀,眼睛一酸,说道:“王太尉,甲胄的甲片都掉这么多了。”

“辛苦了!”赵桓用力的拍了拍王禀的肩膀,他其实也准备了一大堆的台词,什么大宋之冠军侯之类的套话,看到王禀的一瞬间就给忘了。

“不辛苦,不辛苦。”王禀略带木讷的说道。

完颜宗干其实也给王禀写了一大堆的说辞,王禀还专门抽空背过,什么为国尽忠慷慨赴义,死不足矣之类的虚词,可是看到赵桓的时候,也忘记了。

这对善忘的君臣,就这样在雪地里互相打量了半天,哈哈大笑起来。

“看朕这记性。这个给你,昭勋阁特制章,免死用的。”赵桓将一块全金打造的金镶玉的勋章交给了王禀。

“拿着,拿着。”赵桓笑着说道,让王禀不要推辞,这是他应得的。

赵桓回想起董承案里,自己反复想要推行,最后没有推行下去的依法治国,执法必严的想法,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少有些理想主义了。

“那臣就拿着。”王禀将特制章放好嘿嘿的笑了两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