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扶明> 第1047章 收回兵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7章 收回兵权(2 / 4)

力。所以我觉得,姜阁老多虑了。”

姜曰广道:“但愿如此吧!”

~~~~~~

以帝国陆军大学,苛刻的入学条件,眼下大多数大明军官,甚至武举学子,都无法进入帝国陆大。

从陆大出来的学生,今后必然会逐渐取代现在明朝的军官,成为帝国陆军的高层。

军队要实现国家化,旧军官和军阀,必须逐渐退出军队,由接受过政治教育,忠于国家的新军官来掌控军队。

这其实就是重新恢复中国古代士的精神,武将不能单纯是武夫,还需腰读书,实现文武合流。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中国的文臣和武将,是没有很明确的划分的,那时的士,追求的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陈汤、班超、祖逖、岳飞这些人,大都是能文能武。

对于国家而言,相比于武夫,自然是更希望拥有,这些有儒家思想束缚自身行为,有报国理想,却又并非纸上谈兵的战将。

这样的战将,因为书读的多,受到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不会反叛朝廷,朝廷可以放心任用,而受到委任后,又有能力完成朝廷的任务,可以抵御外敌。

对于朝廷而言,相比之下,自然是希望有更多的这种武将。

赵铭建立帝国陆军大学,包括现在办军官训练营,就是要批量的培养这种武将。

吴三桂、金声桓、李成栋与孙传庭、卢象升相比较,朝廷自然要选择,培养更多的孙传庭和卢象升出来。

在明朝,因为没有军官培养的制度,孙传庭凤毛麟角,吴三桂之辈多如牛毛,而赵铭要实现军队国家化,便是要扭转这个现象,当孙传庭多起来,在军队中占据主流,整个大明的军事力量,才真正成为朝廷的军事力量。

庐山脚下,一千多名百户、千户军官,接受赵铭的训话。

赵铭东拉西扯,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