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8、险(2 / 7)

并下苦功。兴趣是研究的动力、是学习热情的来源,这是没错的,但要看抱着怎样的一种目的。

如今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有不少人目的不纯,他们是希望掌握普通人并不了解的神秘手段,从而变得与众不同,甚至解决人生的难题,这是不切实际的。

偏偏这种心理倾向,在当代社会中很常见,寄托于心理学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人则是寄托于仁波切,有点像二十年前的气功热。

很多人并不清楚怎样解决人生所面对的问题和压力,很多时候所谓的洗涤身心、净化灵魂,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麻醉和逃避,却自以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假如这些都做不好,寄托于什么都没用,这也是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必要之处。

丁齐这位“神秘的催眠大师”,还有一个观点可能不被很多人士的接受。比如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人,有人读了十几年、二十年的书,接受了经过千锤百炼所总结出来的现代学科教育,从知识体系角度,难道还不如读了十几年、二十年的经、接受寺庙教育的“大师”?

后者的学识和成就未必超过前者,更未必比前者高明,只是大家研究的领域不同,前者更没有必要对后者抱着不切实际的另一种心态。哪里都有书读得不好的人,哪里都有失败者,需要考虑其中真正的原因。当然了,这也只是丁齐的个人观点。

毕学成和叶言行还很年轻,只是大三学生而已,他们未必有这种心态,但丁齐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看出了这种倾向,及时做出了提醒。丁齐也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没兴趣成为课外活动组织中的催眠术辅导老师。

他很郑重地告诉这两名学生,催眠术做为一种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技巧,并不比外科大夫手术台上的功夫更高明、更值得向往与崇敬。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很专业的应用技术,不像魔术、钢琴演奏那样的适合当成一种业余娱乐项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