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1313章 双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3章 双面(2 / 7)

莫名的怒气从何而来。或许是在家中被称赞习惯了,结果见了面觉得被冷落了落差较大?又或是因为叔父比父亲更好说话,所以原本被压抑的性格就暴露了一些出来?

郑玄不仅在礼经上擅长,甚至还涉足尚书、春秋、易经等等,而且还古文今文融汇一处,自成一派,被称之为郑学。严格讲起来么,郑玄虽然师从于古文经学的大儒马融,却走得偏向于今文经学的路子,导致马融在郑玄学完准备离开的时候,隐隐察觉有些不对,便派人去准备将郑玄抓回去,结果没抓到……

今文经学原本就是各家大儒自己阐述、解释经文大义,以书面或是口授的形式,传授经书的一种方式。而当下郑玄所做的事情,其实也宛如先年的那些今文经学的大儒一样,在给各种古文经学做注释,虽然去掉了一些今文经学什么谶纬的东西,也一方面也让这些古老深奥隐晦难懂的文字可以更容易被人所理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掺杂进去他个人的思维和观念,或是他个人对于某些经文的解释和注解,这在司马徽眼中,基本上就和古文经学的叛逆者没有什么两样了。

你郑玄可以说这一段经文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大意是什么什么,没有错,但是不能不讲为什么要这么理解,是根据什么来理解的,结果这样一省略,就导致很多人以为经文就是应该按照郑玄所说的那样来理解,这不就是和当年口述经文的那些误人子弟的今文经学大儒一样了么?

司马徽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但是汉代人比较务实,就像是后世那句话,你行你上啊,不行别bb,司马徽要抢过郑玄的话语权,却发现自家手中什么硬货都没有。

大多数人其实都知道,郑玄的学问未必全数都是对的,可问题是在郑玄这个地方方便啊,有易经的问题,可以问,有礼学的问题,同样也可以求教,尚书的,春秋的,都可以询问,而不用像之前那样,要辗转各个郡县,然后找各个不同的世家,这样两相一比较之下,自然更多的人愿意汇集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