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控明> 第二十七章 乡村课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乡村课堂(3 / 6)

姓什么,还不如关心一下明天的早饭更有实际意义。

“张先生,啥赵不赵的咱就别管了,反正寨子里一个姓赵的也没有,你也不姓赵。不如……不如先学习李字吧,这里的人都姓李……”

“赵钱孙李是挨着的,过几天就要学到那个李字了。”

过几天才学那个李字?那这几天是不是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蹲在板凳上打瞌睡了呢?

“说起这个赵字,其实还有很多典故。比如说战国时代的赵国,就有很多故事……”

讲故事也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绝对比单纯的认字更有效果,也总是可以调动起村民们的学习热情。

“嘿嘿,别睡了,别睡了,张先生要讲故事了。”

“精神一点,听听张先生的故事。”

张先生讲的故事总是很精彩,要是再有一副响鼓和牙板,都能赛过说书先生了。平日里只有在社火和庙会上才能听到精彩纷呈的书文,如今在家里就能听到,还不用花钱,立刻就让学生们的兴趣提高了很多倍。

张宁早就察觉了这一点,正正经经的讲课效果很差,只有讲述故事之时才能传授一点知识,所以早就调整了授课的重点:根本就是以讲故事为主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识字班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变成了故事大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知道一写掌故,顺便再学习一两个字,是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

张宁本是正经的it人士,编程、代码之类才是他的专长,可这是大明朝啊……距离电脑还有十万八千里那么遥远,所有这些他最擅长的东西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作为一个搞it的,张宁的文史知识其实也一般的很,甚至可以用相当差劲来形容。尽管如此,在村民们的心目当中,张先生依旧是可以算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夫子级知识分子了。

赵姓的起源远远比春秋战国要早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