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何日请长缨> 第五百三十章 我真的不是于先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章 我真的不是于先生(1 / 5)

被张蓓蓓当成典范的苏化,此时正在西南乌蒙水电站工地“首台77万千瓦水轮机组转子吊装成功庆祝仪式”的现场,接受记者的采访。

苏化是作为于晓惠的家属被邀请参加这次庆祝仪式的,而于晓惠的身份则是乌蒙水电站整体转轮制造工地的驻场总工程师,她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建筑工地上,已经呆了一年有余。

依托三峡电站7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技术引进,中国的电机企业迅速掌握了大型水轮机组的制造技术,一大批装备70万千瓦以上规格机组的水电站在西南地区纷纷开工建设。这些大型机组的建造,需要各种重型精密机床,这又给中国的机床制造商创造了空前的机会与挑战。

大型水轮机的建造是世界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型水轮机的部件过于庞大,寻常的机床完全无法完成加工任务。以三峡电站的70万千瓦机组来说,其中一个顶盖的重量就达到410吨,直径14米。如果加上加工时候用于支撑的部件,机床要承受的重量高达500吨,这远远超出了国内现有各型机床的加工极限。

国内各家大型机床企业都接到用于水电机组加工的重型、超重型机床的研制任务,相比一座水电站动辄上千亿的投资而言,一台机床几千万的研制经费实在算不上什么。而一旦掌握了这些重型、超重型机床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中国的机床技术水平又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临机同样接到了这样的任务,分配给临机的,是一台16米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和一台超重型数控双龙门移动式镗铣床。

于晓惠以临机集团副总工程师的身份,担任了这两台机床的总设计师。她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历时两年,先后解决了设计、生产、装配等环节的一系列困难,最终把两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交给了用户的手上。

随后,于晓惠又带着她的团队来到了施工现场,帮助解决水轮机部件加工过程中的各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