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女频综合>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78章 老三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8章 老三届(2 / 4)

了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还包括大量的政治学习,包括多种多样的诸如听报告、讲时事、上团课、下厂下乡劳动、参加军训、忆苦思甜等活动形式,包括英雄事迹的感染和熏陶。

在以阶级教育、革命教育为主的前提下,17年教育注重培养的是青年的集体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德和勤奋、刻苦、勇敢、向上的素质。

老三届中很多人在经历“文革”,及以后上山下乡的种种人生困厄和磨难时,能够以坚忍的意志和互相扶助的精神,与命运抗争而不甘沉沦,与他们受到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

另外,17年教育关于集体主义的宣传,是与对青年个性的压抑联系在一起的。

从本意上说,把个人比作社会这架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立足于本职工作,努力为人民多做贡献,是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但把它加以极端化的导向,则使事物超越了“度”而变质。

当年风行一时的名言“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便是扭曲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一个“杰作”。

而“文革”中倡导的“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口号,则是“螺丝钉”口号的发展。

这类宣传所塑造的心理状态是:只要于社会有利,哪怕是些微的利益,个人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辞。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切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言行,都被等同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一般还要在前面冠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定语)的表现。而这种偏见,却是当年老三届学生的共识。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功底,七七年高考录取的大部分就是这些人,看来,“老三届”不是白叫的。

临近高考,妈妈和桂金每天都熬到夜里十二点。早晨五点多就起来背政治和文言文,俩人有空就在一起学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