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 十六抬金顶大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六抬金顶大轿(1 / 3)

火烧圆明园后,额尔金并没有忘记索要“抚恤银”。留京王大臣们在户部库房里搜寻半天,发现尚有白银五十万两,计二百五十箱,便只好把它们作为“抚恤银”赔给了英法。

奕訢已经答应了英法签字换约的要求,剩下来需要他做而且必须去做的,就是代表咸丰和清政府参加签约仪式。在那些天里,咸丰曾给奕訢发来多条上谕,说“夷情叵测,万不可亲身往见”,并有“勿蹈虎口”之类的话。

或许咸丰确实顾虑到了奕訢的人身安全,但也不排除他仍有恭亲王可能会被夷人“黄袍加身”的担心。不管皇兄是抱着哪一种想法,事到临头,奕訢都不能不亲自见一见这些让他们既恨又怕的夷人。他在复奏中说:“奴才于皇上,虽是君臣身份,却仍是骨肉情深。捧读朱谕,已足见皇上爱臣之心。可是现在臣若不亲见该夷,该夷必不肯罢休,为一城生灵所系,臣虽死无憾。”

这边奕訢冒死赴约,那边“夷人”却也担心着了中国人的道。签约仪式地点被定为礼部,因为听说见面地点可能布有地雷,一名联军少尉特意将礼部彻底检查了一遍,直到确证没有任何问题。

1860年10月24日,奕訢与留京王大臣们先行来到礼部大堂,在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后,额尔金一行才姗姗来迟,让奕訢等人感到震惊的是,额尔金居然乘坐的是十六抬金顶大轿!

清代在坐轿上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分,十六抬大轿必须是皇亲国戚才能乘坐,而像奕訢这样的亲王,大轿也仅为银顶。额尔金只是大不列颠派出的一个使节,按照中国的宫廷礼仪,他绝对不能乘坐这样的大轿。可是众目睽睽之下,额尔金却偏偏坐了,这绝不是他不懂中国礼仪,而纯粹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对中国皇帝和政府进行羞辱。

六十多年前的1793年,作为英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全权大臣,马戛尔尼前往热河谒见乾隆皇帝。乾隆坚持马戛尔尼必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