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嵌字联(1 / 3)

李元度幕僚出身,继而才领兵打仗,况且他与曾国藩还是患难知交,当初曾国藩困顿于江西时,能够始终不渝地追随在曾国藩左右的,除了彭玉麟,就只有李元度。曾国藩说弹劾就弹劾,往小了说是处理有些过分,往大了说是伤了其他幕友的感情——有哪个幕友敢说自己能做到比李元度更好呢,曾国藩如此对待李元度,让其他人情何以堪?

一群幕僚都自动站出来,反对曾国藩参劾李元度,其中尤以李鸿章的情绪最为激烈。曾国藩的奏疏多由李鸿章拟稿,他便拿这个示威:“老师若一定要奏劾,门生不敢拟稿!”

在曾国藩看来,私归私,公归公,即便李元度过去有恩于他,但个人的情谊不能代替其犯下的过错,诸葛亮尚且挥泪斩马谡,他能这么轻描淡写地将李元度放过去吗?李鸿章指责他不近人情,他反过来也觉得李鸿章不可理喻,所以毫不相让:“那我自己拟稿好了。”

李鸿章毕竟年轻,给老师一激,竟脱口而出:“要是这样的话,门生也将告辞,不能留在大营了。”双方都在气头上,谁都没打算给对方留面子,曾国藩马上答道:“听君之便。”

见曾国藩不为所动,李鸿章真的收拾行装,离开了祁门。几天后,李鸿章入幕的介绍人陈鼐再次进言,劝曾国藩就是要弹劾李元度,也不宜太重。曾国藩此时怒气略消,于是删掉了奏劾中最严厉的几句话,未再强调弃城先逃等情节,只说李元度刚愎自用,不听调度,提出的处分意见是“请旨将李元度革职拿问,以示惩儆”。

在外逗留了大半个月的李元度终于回到了祁门,但是面对曾国藩的斥责,他依旧很不服气,首先做的不是积极检讨自己,而是向粮台索要欠饷。

虽然幕僚文人们多为李元度打抱不平,然而军队中是很实际的,打了败仗就是打了败仗,更何况徽州溃败不仅令湘军损失惨重,而且还危及了整个战局,在这种情况下,没人觉得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