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04 门(1 / 4)

斯瓦尔巴群岛的名字如果直接翻译过来的话意为冷岸海岸,是位于北冰洋上、主权归属于挪威的极地自然群岛。

斯瓦尔巴群岛由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埃季岛、巴伦支岛等组成,位于北极圈以内,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首府朗尹尔城位于该岛西岸。

岛上多山地,多峡湾,气候寒冷,洁白动人的极地景色和多样的极地生物是游客到此的原因,而这种气候也正好和岛屿的名字相适应。

斯瓦尔巴群岛在12世纪由挪威人最早发现,据《冰岛编年史》载,具体时间为1194年,直到1596年,才被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命名为斯瓦尔巴,意为“寒冷的海岸”。

这里的巴伦支是人类最早的一批北极探险家之一,着名的巴伦支海就是为了纪念他的探险成就而命名的。

1611年,荷兰、英国的捕鲸船即曾来此,其后法国、汉撒同盟、丹麦与挪威的捕鲸船亦相继来到,他们为争夺捕鲸权发生纠纷。最后在海岸画分势力范围结束冲突。

其中现在这里非挪威人中人口最多的俄国人来的最晚,直到1715年才到来,因此留给他们的份额并不多,所以他们只能去岛上讨生活,这也造成了现在的人口分布。

1800年捕鲸业衰退后该群岛主要从事煤矿开采。但到20世纪初,美国、英国、挪威、瑞典、荷兰及俄国的公司与个人才开始勘测煤藏量并要求取得矿产所有权。

于是在1920年2月9日《斯瓦尔巴条约》的签订,条约将整个群岛的主权划给挪威。

但根据条约规定,所有签字国的公民在斯瓦尔巴拥有平等的经商权;同时该群岛维持军备废除状态,责成挪威保护岛上居民安全及独具特色的自然荒野地貌。

有意思的是华夏政府于1925年7月1日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缔约国,据此2004年建立了华夏北极科考黄河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