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将军好凶猛> 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3 / 5)

山湖,湖水清澈,波光潋滟。

新的高炉就建造在石堰旁,像一座两丈余高的窄口阔肚巨瓶。

一座龙骨水车架在石堰下方,水流从石堰溢流口泄出,冲击龙骨带着水车缓缓转动着,通过拳头粗的连接木杆推动高炉左侧的风箱运作起来。

“这就是水排?”徐怀走到高炉旁,看水车与风箱联动运转,好奇的问庄守信。

“此炉一日能炼两千斤铁,以传统骡马鼓风,风力已有所不及。磁州炼铁今日犹能冠于江淮,主要还是借地势制造水排鼓风!”庄守信说道,“节帅初起楚山,便在玉皇岭大排围堰,金砂沟又以水车汲水淋滤金砂,日夜不缀,省人省力,十八里坞这边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金砂沟开采砂金,徐怀最初之初是将巨树锯开将溪底泥铺其上滔水冲淋;徐武良、程益等人主持县政,逐步改用水车取水,采金月入才稳定在一万贯之上。

当然了,桐柏山大规模建造溪涧围堰,除了大规模开垦沿岸的溪谷坡地进行耕种外,客观上也大幅降低白涧河等淮水主要支流夏季的洪涝灾害,更为桐柏山建造水磨、水碓等水力器械提供极大的便利。

楚山想要用瓶形高炉大幅提高生铁产量,利用水排改善鼓风设施的性能,这是必备条件——江淮平原地区的铁场,河流平缓,反倒没有建造水排的条件。

“桐柏山能建高炉、水排炼铁,就是极大便利,此时又确认生煤熟炼能替代木炭,我估计以现有的人手,还能再添建一座瓶形高炉,到时候十八里坞铁场的日产生铁就有望突破到五千斤,”庄守信信心十足的说道,“这道石堰所截水流冲势足够强劲,运转两座水排绰绰有余……”

“抵扣掉休养用时,十八里坞铁场年产生铁逾一百五十万斤,这可以往日所难以想象的一个数字啊!”徐武良振奋的感慨说道,“虽说桐柏山与南阳、随州等地,运输不便,但只要十八里坞铁场所炼生铁足够廉价,即便用骡马直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