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小学生> 第六百六十四章 平常的一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六十四章 平常的一天(2 / 7)

好奇的看着徐老三,秦德威介绍道:“这是我那奶兄弟,跟着我出来见见世面,老大人有话但讲无妨。”

于是王廷相这才开始说:“令尊没太大问题,兵部和吏部联名举荐令尊巡抚辽东,已经上奏了,等待批下来就是。

就是李泾出任协同坐营这件事,生了些许波折,很多勋官跳出来反对。”

这都在意料之中,到了协同坐营这个等级的京营武职,都是勋贵裙带的自留地了。

李泾这样一个边镇外地来的武官,想要升到协同坐营官,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秦德威冷笑道:“武职选用都是你们兵部的权柄,一群废物样儿的勋贵也敢说三道四?谁反对的声音最大?”

王廷相连忙道:“事情不是这么办的,不能像你一样,做事总是不考虑后果。”

秦德威非常不服的说:“我怎么就不考虑后果了?寻常人最多只能考虑到几年以后的后果,但我考虑的都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后的后果。”

王廷相见秦德威越扯越远,又把话题拉了回来:“我与那些勋贵说,李泾升为协同坐营官后,不会继续在京营久任,将立刻调往辽东,反弹的声音才平息了下去。”

秦德威不在意王廷相怎么解决的,最后能把事情办了就行。

不过说起来,三大工具尚书里,还是王廷相办事能力最强,毕竟是在宦海浮沉历练了四十几年的人,大部分类型官职都当过。

其次就是师叔王以旂,虽然做人低调话不多,但实务能力很不错,当过知县练过兵,修过河督过漕,经验丰富。

至于张老师,就让秦德威比较“呵呵呵”了,一直在翰林院打转,还坐过十年冷板凳,又不是那种绝顶大才。

最后秦德威还是问道:“到底是谁反对?”

王廷相透露说:“是京山侯崔元,他有一门亲戚也谋取这个武职。”

对这个人秦德威有所了解,驸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