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乱世栋梁> 第二十八章 创业(再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 创业(再续)(3 / 6)

有条件上水排,之所以靠人来推、拉风囊,是因为成本比上水排划算。

鄱阳铁冶的产量很寻常,所以每座炼铁炉不需要太多风囊同时运行,动用服力役的百姓就行了,毕竟这些人力是免费的。

若用上水排鼓风,全套设备日常维护要花许多钱。

李笠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他若“发明”推杆式活塞风箱,肯定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但是,工匠的地位很低,他“发明”风箱出来,最多不过得上官一个“好”字。

不仅如此,这个时代的冶炼工知道煤可以用来炼铁,但烧煤炼出来的铁很脆,所以还是以木炭炼铁为主。

而煤炭,鄱水上游就有地区零星出产,有人将其贩卖到鄱阳,作为替代木炭的燃料出售。

李笠不是没想过,若他“发明”煤炭焦化技术,也就是“发明”焦炭炼铁技术,献给朝廷,会不会因此发达?

感觉不靠谱。

搞不好官府会因为他对冶金“有心得”,于是将他转籍,从卑贱的吏籍转为更卑贱的匠籍。

感慨一番后,李笠往铁冶一隅走去。

他来到一处打铁棚,从腰间解下装着鱼的鱼篓,交给笑眯眯迎上来的小学徒,又和正在打铁的铁匠们打了声招呼,便坐在一旁,看铁匠制作鱼钩。

后世有各类自动机械制作鱼钩,长长的钢丝从机器入口进去,一个个鱼钩就从出口出来,生产速度极快。

而现在,只能靠铁匠手工制作,一个个慢慢做,费时费力费炭料,所以成本不低。

这种在后世极其落后的工艺,却是当前时代的主流,李笠已经记录下主要步骤:

一,将熟铁条烧红后截断,然后锻打成薄铁片,就像铁匠给官府打造的铠甲甲叶那样,但要更薄些。

二,再把铁片烧红,然后“切丝”,于是得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