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乱世栋梁> 第五章 甜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甜枣(3 / 6)

都是如此。

小地主实力不够无法硬扛,心里有不满,也只是在家发发牢骚,大、中地主们心里不满,自己不会跳出来,却会撺掇别人跳出来。

真要是那样,可不妙。

三吴各地,乃至全国各地,隔三差五就冒出几个反贼搞事,四处流窜,袭扰郡县,官军四处平叛,只会疲于奔命。

兵马频繁调动,必然大幅增加开支,而时不时爆发的叛乱,会影响当地百姓生活,以及农业生产。

譬如某地,春天时爆发叛乱,即便官军很快将其平定,可百姓误了农时,一年的收成就会大受影响。

若叛乱爆发在秋天,影响也不小。

而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各郡县又要加强兵力驻守,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张铤认为,在之后开始的“检籍”之中,存粹使用武力,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要软硬兼施。

也就是打一棍,给一个甜枣,

所谓的“甜枣”,就是给庶族(寒族)以相对公正的入仕当官途径,只要保障这一点,庶族(寒族)地主们,会合作的。

行府兵制,让寒族子弟有机会以军功入仕,算是一个办法,但江南的地主未必愿意子弟从军,凭军功入仕。

因为打仗会死人的,不是哪个父母都舍得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也不是每个追逐功名的人,有勇气上阵杀敌。

尤其对于那些清高的读书人来说,从军就是“犯贱”。

张铤给的办法,是“吏转官”,实行另类的吏选(这里的吏指的就是吏,而不是官):

通过考核,将三吴地区一些确实有真才实学的郡县吏员,进一步提拔,为官(流外官)。

在新的职位上进行历练,为期一到三年,只要历练表现合格,就能“入流”,即成为流内官。

这里所指的“吏”,不是贱吏,而是佐吏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