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女频综合>荣医> 第341章 考场写作论“有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1章 考场写作论“有道”(2 / 4)

这种情况下,能镇定都不容易,宋熠气定神闲的姿态就分外有些打眼。

巡考的差役几次从宋熠号房前走过,都忍不住多看他几回。

宋熠浑若不觉,手上拿着试卷,先从头到尾看了遍题目,然后又串联思索了一遍,这才铺纸磨墨,开始答题。

经义的试卷分两张,第一天只发第一张试卷。

试卷上的经义题共有五道,这个题量看似不大,其实要在一天时间里完整答完也不容易。

盖因经义就是要根据题目应试作文,阐述理解和认知。

简单来说,经义考试既包含有经典释义,也包含有读后感,甚至是读后论文的写作在里头。

读后感这种东西,你写三五十个字是读后感,写三五百个字也是读后感,甚至三五千字也可以是一篇读后感,重点就看怎么写了。

第一道试题:“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出自《论语》,宋熠便先写了原文出处,来历和释义。

心中也思索,试题往往反映出题人思想,今科的试题都是皇帝亲自出的,那么皇帝在第一题就提出“天下有道”,是个什么意思呢?

简单通俗的来解释,这句话说的是:天下如果有道,那么国家的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的治理如果符合大道,那么庶人百姓就不会随意议论国家朝政了。

当然,简单的解释可以是这样,可是深入的解释却能有很多种。

这句话的出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诸国征战,周天子王权旁落,孔子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出这样一句话,其核心思想应该在于“克己复礼”。

但如今的昌平皇帝出这样的题,其意义必然又有延伸和变更。

背景不同,宋熠认为,皇帝更多的可能还是在考虑集权的问题。

纵观华夏历史,从古而今,政权更迭的过程,又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