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第八章 经略西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经略西域(3 / 9)

有豪侠义气,是一个不甘平庸、敢于冒险、渴望建功立业的人。这样的性格,其实和隋炀帝有点相似。正因为如此,隋炀帝对他很欣赏。上台伊始,就任命裴矩为吏部侍郎,把他派到了西边的张掖(今甘肃张掖)。当时张掖是西域胡商和中原商人进行贸易的主要场所。表面上看,裴矩的任务就是监管双方之间的贸易,但实际上,也不乏让他顺便考察西域形势,以便日后经略西域的用意。

裴矩何等聪明,对隋炀帝的想法当然心知肚明,而且,这也正符合他的冒险性格和建功理想,君臣想到一块儿去了。所以,他对自己的差事非常热心。裴矩负责监管西域胡商贸易,可他不像一般官员那样,只知道收税和维稳,他还格外热心于情报工作。每次胡商到来后,裴矩都主动找这些商人聊天。聊什么?三个主题。

第一,你从哪个国家来?

第二,你们国家有什么山、什么河,你是走哪条路过来的?

第三,你们国家有多少人,都长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国王是什么人?

所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样聊来聊去,最后,裴矩把西域各国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就发挥自己读书人的特长,写了一本书,取名《西域图记》,作为献礼性的成果,进献给了隋炀帝。

《西域图记》讲的是什么?这本书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记载他所知道的西域四十四个城邦国家的山川、地貌、特产、人口。

第二,这本书中还画了一幅详细的地图,把各国相对于隋朝的方位和远近都标了出来,还标注出从隋朝的西部边陲敦煌通往西域的三条主要道路。

第一条是北路,又叫伊吾道,从敦煌直奔伊吾(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然后走天山北路,经过中亚草原,可以一直到达东罗马帝国。

第二条是中路,又叫高昌道,从敦煌奔高昌(吐鲁番),走天山南路,也就是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可以一直到达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