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六百七十四章 冲冠路上的非此即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七十四章 冲冠路上的非此即彼!(1 / 7)

曹彰,这位曹操的第三子,被曹操亲切称呼为“黄须儿”的儿子。

或许以前,他没有争夺世子的想法。

可父王死的突然,传位诏书又被焚毁,惊愕之下的他,哪里能受得住身边人的蛊惑?

哪位公子的家臣不想要立此“从龙之功”?

不想一飞冲天呢?

说起这位“黄须儿”…

许多人想到的是“威震塞外”。

他“武痴”、“直男”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曾经…他因为一匹骏马,拿自己的美妾与马的主人交换。

曾经南越国送来一只白象,曹彰用手捏住这白象的鼻子,白象乖乖的伏在地上不敢动…

《任城王旧事》三卷中亦有所记载。

曹丕曾铸一口万斤大钟,悬在文华殿,想换一处摆放,但力士一百人也挪不动,可是曹彰把钟背起来就走,四方听到他的神勇,都息兵自保。

清朝刘廷玑所着《在园杂志》也有记载。

曹操赎回蔡文姬之际,便是命曹彰兵临塞北,威胁南匈奴。

以至于,历史上的曹彰之死,都有许多诡异的说法…

最广为流传的,乃是因为曹丕害怕曹彰的武勇,用计将曹彰毒杀的。

南朝的刘义庆《世说新语》载,曹彰喜下棋,曹丕投其所好,棋至中盘,曹丕已见下风,于是他呼唤身旁的丫鬟,“将枣儿端上来”。

之后,两人一边下棋,一边吃枣,表面看情义融融。

其实,狠毒的曹丕早已在一些枣子中下了毒药,并暗自做了记号,自己专拣未带毒的吃。

曹彰被蒙在鼓里,不多一会儿,头重脚轻,眼睛发直,还没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便一头栽倒在地。

当然也有《魏晋世语》给出的另一个解释——“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得见,有此忿惧而暴薨。”

曹彰是问过“玺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