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九章 三弟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三弟子(2 / 4)

我钦天监上下,佩服万分。”

周梦臣自然投桃报李,说起了客气话,道:“不敢,杨大人家学渊源,是我所见最为渊博之人。”

周梦臣这一句话,虽然是客气话,但也不是纯客气。也是实话。只是杨守敬在天文学上的造诣,放在历史长河之中,却是留不下痕迹的。

杨守敬说道:“这《欧氏算书》我之前也没有看过的。吴家的确是害天下算家之大计。想来先生不会如吴家一般,不愿意绝学外传吧?”

周梦臣听了,他其实也听出了杨守敬一点言外之意。却不在意,依然说道:“那是自然,天下所有的学问,想要进步,自然要广而传之,百家争鸣,才能传得越广,我一点微末本事,固然有一些是自己体悟,但也有先贤所遗留,我岂敢纳先贤之功为己有,自然不吝啬外传。”

这也是周梦臣一直以来的理念。

周梦臣从后世而来,对知识的观念才来是非常开放的,绝对不会想留一手。甚至他巴不得弟子之中,有能够超越他的人。毕竟科学不是古人的所谓学问,是需要一定的科学家基数的。

这个数量不够的话,连最基本的科学传承都很成问题。

周梦臣恨不得一日之内,从大明各地抽出大批志同道合之人,有什么不敢外传的。

只是可惜,思想传承与演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周梦臣努力传播,而今能完全理解周梦臣科学理念的人,一个也没有。只有两个半个,一个是程大位,他是周梦臣一手教导出来,只是碍于认知水平,还没有到出师的时候。另外一个是张居正。张居正是从儒家的角度来解读周梦臣一些想法,因为出发点的问题,他只能理解一半,至于剩下的一半,或许将来某一天就理解了。

或许永远不能理解了。

或许这种认知上的阻碍,就是所谓的知见障。

杨守敬猛然起身说道:“宏量。”

引周梦臣进来的杨宏量立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