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五十七章 京察开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京察开始(2 / 4)

地方,周梦臣觉得作为放牧的地方更好。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建设。

而主持这里工程的人,就是李成梁。

可以说周梦臣与杨博订盟,影响最大的就是李成梁。

在此之前,李成梁的丰州知府一职,还有一点悬,原因无他,李成梁不过一个秀才,几年之内,连升数级,已经相当不错了。即便有功劳担任知府也有一点问题了,须知,很多举人一辈子都未必能坐一任知府。而李成梁还这么年轻。

但是周梦臣与杨博订盟之后,杨博就破格任用了李成梁。

当然了,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毕竟这个丰州府还是纸面上的,要人没有人,治下百姓大多是蒙古人,而且连蒙古人都不多,要地方,也没有地方,耕地没有,沙漠不少,连正经的城池都没有。

很多官员都觉得这个丰州知府,根本就是消遣人的。不愿意做这么没有油水,反而有风险的官。

李成梁对自己有次际遇,是因为什么更是明白之极,于是他建立的丰州城第一建筑,不是丰州府衙,而是丰州书院,从大同书院请来不少毕业生,搭建起一个新书院来。

周梦臣对李成梁这种赤裸裸拍马屁的事情,有些高兴,又有些不适应。反正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高兴,自然是高兴气学,或者科学技术的传播。不适应是,他向来觉得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一件很神圣的东西,但是夹杂在肮脏的官场陋习之中,这让周梦臣有一些不舒服。

但是做了这么多年官,他早就知道了。自然界最多的不是黑白,而是黑白之间的五彩斑斓。同样,想要做事,就不要有太多的洁癖。

周梦臣不能打击李成梁的做法,反而请徐渭代笔,写了篇文章。高度评价了李成梁所作所为,并且要求丰州书院,求真务实。以解决百姓的难题为要。特别是在丰州与大同不一样,应该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唯一大明百姓比蒙古人更适应在草原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