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七章 安南三国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安南三国记(1 / 4)

第七章 安南三国记

中国与西方各国到底是不一样了,作为天朝,是有自己的逼格的。对外用兵,一定要名正言顺,吊民伐罪。

俄罗斯打乌克兰在很多地方上,就符合中国人这种价值观。乌克兰挑衅在先,还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特殊关系,等等。都符合这名正言顺,吊民伐罪这八个字。

在大明也是一样,周梦臣努力不以战争手段来推进贸易,一方面在大明是很难的。毕竟仅仅因为贸易而发动一场战争,会被言官给喷死。周梦臣或许因为权势,不在乎言官们,但也是会损失很多政治分。

是得不偿失的。

另外一方面。战争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今大明的水师力量刚刚形成。周梦臣虽然一直对这一件事情下功夫。但是到底有多少战力,周梦臣也是不知道的。大明对南洋各国的宗主权虽然很薄弱,在很多地方,都是面子。但是有这一层面子,总比没有好。

所以能维持住这一点面子,慢慢地影响到南洋各国是最好的办法,也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活。当然了,如果有国家,真敢犯大明天威,周梦臣也是不吝啬动武的。这反而是比较容易的。

周梦臣第一个想法,就是提出来往贸易的时候,允许大明商人在海外一些港口有聚居的权力。当然了,当地大明商人也是要服从当地政府的管理。但这种聚居本身就代表权力。

商人在外包团了。真出了什么事情,即便大明不派官员,也是能传到大明的。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将所有人都灭口。

同样,周梦臣也准备在上海准备划出一片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其实这种地方在唐代广州就有,叫做蕃区。也算是开海的副产品。

谭纶又讲了一些关于安南的情况,比如莫朝这个王叔的权威之盛,已经超过了莫朝的小皇帝,比如莫朝百姓连年征战,面有菜色。但是即便如此情况下,他们还允许对大明出口大米。

等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