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1635汉风再起> 第一四一章 发展中的汉洲造船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四一章 发展中的汉洲造船业(2 / 5)

月的时候,以此为基础,并抽调了部分船匠前往,将这座修船所扩建为一个小型的造船场。

威远造船场主要建造一些三五十吨的浆帆船和渔船,用于汉洲本土以及威远岛短途往返运输和近海捕鱼。

其实若要按照汉洲这般人口规模来算的话,汉洲的造船工业已经可以算是整个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存在。菲律宾西班牙人的甲米地造船场被汉洲与荷兰人联合摧毁,到现在也没恢复过来。荷兰人的巴达维亚造船场本来就不是建造大船的工场,在去年遭到土人围攻的时候,被潜伏的黑衣卫设计破坏了大半。而大明的南京造船场,因为种种原因,几乎造不出像样的远洋大船。

也就是汉洲人口基数不大,没有足够多的水手和工匠,否则,以汉洲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虽然做不到像荷兰本土那样,一天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上百条船,但也能按照标准设计,模块化生产,可以做到同时开工建造数条大船。

要知道全球造船工业,一直到18世纪中晚期,船只的设计和建造还没有大范围地实施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每艘船的规格和船形,往往是由造船匠的经验,甚至因一时兴起而改变设计。那个时期的造船,是不依靠任何设计图纸的,所有的设计模型都在造船匠的脑子里。

但是,在建业造船场,齐天对所有的船匠都定下了一个标准,船只建造前过程中必须要形成设计图纸,各个功能模块的尺寸必须有统一的度量标识。船只在建造完成后,根据其使用后的反馈,做出相应改善时,也必须对原有设计图纸进行变更,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船形设计图。

在后续再次建造同一规制的船形时,就可以根据其设计图,很快地按标准进行生产建造,不仅可以排除造船匠的主观个人因素,而且可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建造。

就比如这艘新建的移民专用船,一边设计建造,一边形成图纸设计,用时超过五个多月,但其姊妹船因为是根据原有设计图建造,从龙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