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永乐> 第50章:即将发生的历史转折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即将发生的历史转折点(2 / 4)

担任统帅多不服气,执行命令的时候犹豫不决,作战不肯卖力。

总之,千错万错俺“大明战神”的错只有一丢丢,其余都是那些将校的错。

在李景隆看来自己绝对不是在甩锅,奏疏上写的都是实情,要不然以自己的本事,怎么可能一败再败呢?

后续发生的事情记录在史书上被当成笑料在看,原因是朱允炆再一次信了李景隆奏疏的阐述,认定就是大军中的将校不卖力,并且对军方和勋贵集团产生了更多的怀疑。

朱允炆的确也该怀疑,谁让他之前干了那些事情。

打从事实上来讲,由大儒提议再由朱允炆颁布法令的那些事,的的确确是损害了勋贵集团和军方的利益,包括朱允炆在内的领导班子没有昏聩到失去这个认知,只是他们认定勋贵集团和军方只能受着而已。

还有比较离谱的事情,也就是朱允炆以为藩王再怎么都不敢反,哪怕反了也会很快被捉拿到应天,没想到朱棣真的反了,燕军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才有了收到朱棣的指控,一时间慌了心神将齐泰和黄子澄下狱的操作。

历史上演技好的皇帝很多,遇到事情露馅的更多,朱允炆绝不是唯一。一下子将勋贵集团和军方得罪个彻彻底底的皇帝,朱允炆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另一个比较出名的皇帝叫李隆基,其他不出名的皇帝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燕军撤离之后,李景隆带着大军重新回到霸州,见到郭英不给辩解的机会就命人抓起来,派人将郭英押解回到应天等候发落。

同时,李景隆派人去真定告诉耿炳文,朝廷临阵换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老将军就不用过来霸州进行交接,手上的人马调度过来,人自己回应天去吧。

一系列操作下来,朝廷大军在霸州待了七天,随后在李景隆的命令下重新开拔,他们要去攻打北平城了。

而在这时候,吕阳、朱高煦和张玉带着部队刚过卢沟桥。

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