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李佑的大唐> 第二百一十章 天锅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章 天锅烧(1 / 4)

唐代人的日常饮食中,酒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聚会、婚庆、会友,都离不开酒。

唐代生产的酒主要为米酒、果酒和配制酒这三种。其中米酒的产量最多,饮用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唐代人称米酒为“白酒”,此“白酒”非现在我们所饮的白酒。他们常以酿酒的原料为酒名,因用白米酿造米酒,故称“白酒”。

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并不是李白能喝,而是酒的度数不是很高,米酒而已,酒量大的,你不多喝一点是醉不了的。

一般也就二十多度左右。

李佑这次和崔家要合作的烧酒,这个度数李佑也不会弄太高,因为此时的大唐都习惯喝度数低的酒,你突然上来一款,60多度的,或者更高的那种,只会被嫌弃。

其实双倍,四十度左右就很好了。

而且度数低的话,出酒率也会高很多,有人一定会问三勒浆度数怎么样,很多人都认为三勒浆是一种度数很高的酒。

其实根据一些文献记载,这个三勒浆在唐朝是种果酒,或者说是药酒,来自波斯,跟葡萄酒一样,属于当时舶来品范畴。它是由三种外来的药用果实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合称三勒)经过加工而酿成。

《唐国史补》里说:“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说它“类酒”;《四时纂要》里描写它的制作过程跟酿酒相似,所以我猜测,这个三勒浆很有可能是不含酒精或者是只含有很低的酒精,不过,在唐代社交宴饮的场合里有一席之地。反正就是没有葡萄酒等级高的“洋酒”,在长安市场非常流行。

李佑在现代的时候,对于酿制白酒,曾经找到过一种古法酿酒,现代的酒业已经不用古法酿酒了,采用古法酿酒技术来酿造白酒或者米酒的师傅是越来越少了,如今很多酿酒企业或者酒厂都放弃了古法酿酒技术-这种十分传统的酿酒方法,采用全新的生熟料酿酒技术,利用现代化的酿酒设备,在产量上已经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