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太师> 第三百七十四章:常茂的纠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四章:常茂的纠结(2 / 4)

高丽国土沦陷一半,主力尽墨于野,不得已撤往南韩继续抵抗,最后终难逃全境沦陷、举国而亡的下场。”

不需要王弼说办法,在场的人就都听明白了王弼的意思。

师夷长技。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常茂眯起眼睛:“眼下李芳远带着十万军在此与我等对峙,后方必定空虚,我军有五万精骑,都是在北地作战多年,屡屡战胜北元的骑战精锐,让他们学蒙古人深入敌后,纵火焚粮,以战养战,确实可以逼着李芳远主动放弃防线回援。”

朝鲜和中国一样,是典型的城镇--农村文明,大量百姓居于城池中抵御侵略,但耕地可是在城外。

粮食若是被烧完,那困守一座死城还有什么意义呢,最终还是难逃被饿死的风险。

忽必烈帐下两大名将就深谙这个道理,一个是前面讲的头辇哥,另一个嘛。

大汉奸张弘范!

也就是灭亡南宋时顶替伯颜的蒙古南征主帅。

严格来说,头辇哥这招就是跟张弘范学的。

张弘范是汉人,最懂汉人的弱点,他在早年随伯颜征襄阳的时候,就搞出了一个‘一字城’战术,将整个南宋襄阳、江陵防线一分为二,最终取得大胜,成为南宋亡国的初始点。

不过这种办法看似好用,也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点。

那就是需要己方兵力倍于对手。

忽必烈灭南宋的时候,虽然麾下正儿八经的蒙古嫡系军队不多,但架不住伪军多啊。

当然,那个时代说汉奸,有点牵强,人家的身份准确来说是金朝汉人。

也就是黄河以北地区生存的汉人。

若是赵宋王朝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没有澶渊之盟、靖康之耻,河北大片土地还是汉土的话,忽必烈上哪招募几十万辅军。

所以南宋亡国、崖山之痛谁也别怪,怪他自家祖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