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催泪系导演> 第四百一十一章 正确打开国产科幻电影的方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一章 正确打开国产科幻电影的方式(2 / 4)

这一次《人工智能》用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筹备到拍摄,很多人竟然因此就认为,《人工智能》会失败,我很不理解这种说法,我发现大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好像科幻电影,就一定是大制作,科幻电影就一定要是大场面,否则就不算科幻。”

“额......这,似乎的确有点,就我个人而言,好像一听到科幻电影,就认为必定是大片,这么说,李导的这部《人工智能》不算是科幻大片?”方南也有些恍然。

底下的影迷们也都面露愕然之色。

可不是,一说到科幻,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必定是大片。

可是科幻电影,和其他的电影其实一样,有大片也有小成本。

至少国外有不少中低成本的科幻片,没有大场面没有大特效,可是一样是经典。

为什么到了国内,大家却都反而觉得,不是大片,都不配称之为科幻电影一般。

“的确不算,其实《人工智能》是一部剧情科幻片。我只是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大家,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大制作,我们国内的科幻电影,本就在摸索阶段,为什么不从简单的科幻电影开始做起?非要一窝蜂地去追求大制作,等同于没有学走就想飞,成功的概率自然就会低的可怜!”这的确是李易的肺腑之言。

他其实挺纳闷的,人家好莱坞那么多年的科幻电影经验,可是要弄一部大制作,也都不敢保证成功,国内的科幻电影一直都没有成功的先例,可是偏偏一个个一上来就是大制作,就是多少亿多少亿的投资,就是各种大场面,各种视觉特效,好像不这么拍,就不会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的科幻应该从小成本开始?”方南问道。

“不错,因为小成本科幻试错的成本更低,而我们很多‘大制作’往往追求特效,追求堆积明星,可是却忽略了电影的根本,电影的根本就是讲故事啊,我们的失败的案例,其实很多特效做的不错的,可是为什么还被骂的那么惨?因为完全忽略了剧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