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朕乃一代圣君> 第602章 宴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2章 宴席(2 / 5)

康熙初年,清廷对于各地上报的‘滥征夫役,大害于民’的现象颇为重视,尤其康熙皇帝在平三藩的过程中,相当的挣扎,一方面他屡发上谕严禁私征滥派,另一方面战事焦灼,财政紧张又不得不无偿征用劳役。

所以在三藩之乱结束以后,康熙皇帝自我检讨,说‘每一轸念,甚歉于怀’。

这个时期的清廷,主要是通过上谕严格限制这种滥征,以此减轻百姓负担。

到了雍正摊丁入亩之后,但凡公事,就变为要付给一定的银钱,也有了‘兵差’、‘河差’、‘工差’以及‘皇差’这些说法。

当然,略微懂官场的人都知道,上面的政策是一回事,下面怎么执行又是另一回事,这些钱给多少、怎么给、给得够还是不够咱就不知道了。

总的来说,估计是有给、也有没给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乾隆三十三年,乾隆皇帝在刑部看到一桩“图免本地差役,谋求执照”的案件。他立马反应过来,差役本来就是付钱的,怎么还要求免?他接着就想到,肯定是下面的人胡搞。

于是他立马降旨,要求直隶总督详查明奏,同时要求各省自查据实奏闻。这件事折腾了直隶总督一番,可见在康乾雍时期,徭役问题还是得到相对妥善的处置的。

相对,自然就是对的前面不好的时期。

朱厚照也知道不好,不过他不敢一道圣旨就全改了,历朝历代都要百姓服徭役,肯定是国家有需要。

但从另外一方面说,满人的皇帝能做到,就说明这件事能做成。

刘健就是他的‘试验田’,因为他打算让刘健在山东很久。

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派徭役的时候,能不能不叫老百姓自带干粮?不发银子,至少管人家肚子饱。

当时正好红薯也在推广中,朱厚照便想着以后种出来的粮食多了,其实可以把这一部分的百姓负担减免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