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三国之银狐> 第六十二章 一年之内,三帝同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一年之内,三帝同崩(3 / 7)

葛亮大笑着挥动羽扇,虽然是初冬十月,天气有些寒冷,却令他如沐春风,高兴不已地说道:“天意在汉,大事可成矣,明年伐魏,兴复汉室,便在此时!”

明年伐魏?

众人互相对视,拱手行礼道:“丞相英明。”

关中,长安。

相比于诸葛亮是在第三天得到的消息,沈晨是在第五天。

长安未央宫偏殿,沈晨安置了今日军务。

之前他打算在今年年中的时候就突袭河东,把曹军赶到并州去,开始对并州展开威胁。

但没想到七月份刘备病逝打乱了他的节奏,让他只能按捺住了这个想法。

等回襄阳接受了刘备的遗命后,沈晨又回到了长安,因在曹魏的内应侦查到了曹魏把北方骑兵大量调到南方,便暂时取消了这个决定。

曹魏现在是孤注一掷了。

主要是关中之战、襄樊之战、合肥之战、紫云山之战等多次战役的失败,让曹军损兵折将,死伤惨重。

历史上曹魏的兵力非常多,根据《三国食货志》的统计,曹魏鼎盛时期兵力能有六七十万之众,蜀汉鼎盛时期不到二十万,江东鼎盛时期能有三十多万。

后来曹魏的数次战役也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钟会伐蜀十五万人,司马师三路伐吴二十万人,司马昭寿春之战二十六万人,诸葛诞造反的时候还有十五万人。

这些都不可能是全国兵力。

因为除了边军以外,曹魏还要有一定的地方兵力,中央军以及防备少数民族的边军。

所以在司马昭打寿春之战的时候,如果把司马昭二十六万的兵力加上诸葛诞十五万的叛乱魏军,当时光在淮南的魏军就有四十一万人,可见曹魏底蕴。

但再厚的底蕴也不可能这么消耗。

何况现在的曹魏已经远不像历史上那样强大,被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