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风起明末> 第六十七章: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计划(3 / 4)

时侯兵额下来恐怕只有两千余人。

但是这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的军兵,需要更多的权力。

作为营兵自主权极小,不同于卫军有固定驻地,可以屯田发展,甚至连制作军械的匠人都有。

营兵一旦接到军令,便要听从调遣,开拨上路

明军很多的营兵军将,就是不断的在关内和关外不断的调动,疲于奔命。

就是骄横如左良玉,在一开始最多也只是拖延些许的时间,不敢真的不奉令。

身为营兵现在想要寻访一地发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崇祯年间,能够安心种田的地方少之又少。

崇祯初年,旱灾还只是局限于陕西一地,受灾人数并不多,粮食减收严重,人畜饥馑,掀起了民变的序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旱灾自北向南不断的蔓延,不断的扩大。

从陕西到山西,再到北直隶,再到河南、再到湖广等地。

到了明崇祯十三年时,降水量甚至已经不足往年的一半。

每石米的价格甚至涨到了五两。

大片的农田受灾,禾苗尽枯,庄稼绝收。

山西汾水、漳河等喝水尽皆枯竭,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涸,使得民变越发的剧烈。

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不仅遭受了旱灾的袭击,还遭受了蝗灾和更为严重的瘟疫。

河南有官员启奏:“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

陕西的灾荒更是雪上加霜,记载曰:“绝粜米市,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

南直隶、江南、山东等地鞭长莫及,根本去不了。

日后能去的地方,受灾不严重的地方只有两处。

一是四川,二是湖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