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奋斗在新明朝> 第一百七十四章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四章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2 / 5)

简单说是三条。

首先,筑城的钱从哪里来?铁公鸡朝廷是不用指望了,从来没有朝廷拨钱给地方修城池的规矩,大概只有两个例外,京师(当代燕京)、南京(当代魔都)。

按惯例,修建经费还得靠吃大户或者加派税赋。作为一个本地人,明目张胆的干这些事肯定要被戳死脊梁骨,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哪。

其次,城外房子太密集了,毁屋扒房的拆他一千户(姑且算一千户)…本地人李推官表示仍然不能承受之重。

其三,在城外物流通畅,官府管教松散,隐匿户口、偷税漏税都很便利,谁愿意被圈起来整顿?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没有功名为靠山,极其依赖乡土名望支撑做官的本地人,上面三条让李推官压力很大,真做下来他还有什么脸面在苏州这一亩三分地混?

挑拨李佑与苏州府士民矛盾激化后坐取渔翁之利,或许才是石参政的真正算计,这样无异于动摇了李推官的根基。

果然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李大人仗着本地人望优势与石参政斗法,如今却石参政利用这点反将了一军,堪称成也萧何败萧何。

对此李佑很无奈,看破了石参政的想法也没甚大用,依然无解。

如果是石参政插手府衙事务的乱命,尚可以推脱。毕竟每一级都有每一级的权力边界,石大人这个分守道还没有无视知府随意整治李佑的威望,那样就越界了。

但这回石大人请来了朝廷授命,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了,当然可以名正言顺的指派给李佑一个临时差遣。何况理由很充足,你是本地人,熟悉人情地理,所以重任非你莫属。

要不然,“总理苏州筑城事”中的“总理”两个字是如此不值钱的么,石参政官位再高一点,估计就是“总督苏州筑城事”了。总而言之,以官场规矩李推官没有拒绝的权力,除非他辞官。

其实那石参政人称“尚风节、多风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