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重生在好莱坞> 第六百六十九章 评委会主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六十九章 评委会主席(1 / 5)

戛纳电影节是简单而又复杂的,说它简单,是年年差不多的程式;说它复杂,是因为戛纳的背后如同好莱坞和奥斯卡一样,都充满了各种各样台面下的因素。

不过,从表面上面,戛纳电影节一样的光鲜亮丽、热闹非凡。

对外来的电影人和当地居民来说,戛纳电影节的最大特点是动静大、分贝高,戛纳电影节的组织者也承认这一点,只要放电影,就会聚拢许多人,只要看电影,就都高高兴兴,电影是否对胃口到在其次,关键是‘到热闹地界看电影’的感觉要找对。

或许戛纳真是个理想看电影的地方,来这里的人也都知道如何‘凑趣’。

电影节期间,戛纳的街道和海滨都浮动着影迷的声浪,成群的影迷和游客嬉笑着、相互招呼着走向电影院和餐馆,到处是褒贬电影的声音,周围的游客也会竖起起耳朵倾听,时不时偷眼看看谈兴正浓的影迷,这种感觉让‘电影评论者’甚为开心。

影院的声音比街道上的要‘高雅’,因为放映一部电影时,角色总是说着某些甚至大部分观众都听不懂的‘外语’,比如汉语、日语、韩语和阿拉伯语,其中传来的音乐声也是或古典或现代,既可能是天籁之音,也可能是难以忍受的噪音,而戛纳电影节标榜的‘电影多样性’在这些声音里就可体现出来。

当然,还有一种混合音不可或缺,那就是好莱坞的声音,在全球化的当今,很难找到没有好莱坞影片冲击的电影节。

除了如《断背山》和《罪恶之城》这样的参赛片,好莱坞还善于搞首映、展放、回顾、片商见面会等各种活动,闹到戛纳已经把好莱坞影片当作亮点和焦点,各种口音的美式英语回响在排场大、花费高的巨型广告四周。

还有就是再标榜高雅和艺术的电影节都不会缺少的叫卖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商推销着各自产品。

很多没有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影片,也会在电影节期间放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