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我要做皇帝> 第九百三十八节 鲜卑也是诸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三十八节 鲜卑也是诸夏(2 / 7)

具从安东启程后,就一直担忧和自卑的事情,所以,他的头冠做的极为宽大,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短发,尤其是额上曾经髡头的印记。

当然,这并不妨碍这位鲜卑大人的中二气息发作。

他扫视了一下自己身周的那些来自其他地区的同行们,不屑的昂然道:“汝等皆小人儒也!”

顿时,就引发了整个官署一片哗然。

事实上,现在百分九十以上的内藩和外藩的士子,都是来自儒家。

毕竟,现在唯有的儒家的学者,方有那么博爱,来者不拒,有教无类。

无分华夷,只要愿意学,人家就愿意收。

甚至,在过去数十年,正是儒家各个派系的学者,远赴崇山峻岭,趋走三越,西南,甚至深入草原,将他们的思想和文化,传播到他们所能到达的世界。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唯有儒家有这样的条件,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学问,传播到那些连文字也没有的蛮夷之中去。

毕竟,你要是对一个连文字和制度都没有,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的夷狄贵族说什么‘尽地力之教’‘不别亲疏,不辩贵贱,一断于法’,人家不把你赶跑才怪。

而黄老派的学问,别说是夷狄了。

就是中国的士大夫们,也未必能有几个吃透的。

实际上,儒家现在能兴盛至斯。

其实并非是因为它真的比其他学派强。

而是它的学问和思想,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

这或许有些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儒家的派系才会如此之多。

人一多,当然就会分派系,有分歧。

即使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处于现在的汉家王朝实际控制之外或者之内游走的内藩和外藩的士子里。

派系也是多如牛毛。

长安城不就有个笑话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