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节 真正目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节 真正目的(2 / 7)

然而,命令郡国增设一个机构,同时给与编制。

这属于国事。

国家大事,历来必须经过廷议,至少得到丞相认可,同意附署,御史大夫用印,方才具备法律效应。

不然的话……

丞相或者御史大夫,把皇帝的命令拍回宫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故安文候、北平文候,都曾经在任上不止一次将太宗和先帝的诏书踢回未央宫!

当今丞相长平侯周亚夫的脾气,可是跟故安文候、北平文候不相上下的啊!

所以尚书们都是怀着忐忑的心理,完成了这诏书的拟定工作。

神仙打架,他们这些被夹在中间的小虾米,其实感觉是很糟糕的。

自然当这个诏书送到了御史大夫衙门的实际控制者,现任御史中丞繁候张寄面前时,这位御史中丞眉毛一扬,说道:“此乱命,臣不敢奉诏!”

说着就将尚书送来的诏书,原样给退回去。

中国的士大夫和贵族,从来不是皇权的附属物和奴才。

他们是有自己意志和自己的行动力的利益集团。

自古以来,朝堂之上,也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一言堂。

哪怕是皇帝,强势的君王,想搞一言堂,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尚书》有云:****受洪惟作威。

孟子更是开明宗义,直指****等于民贼这个真理!

虽然,中国虽然历代都是大一统,但从来都不是皇帝个人的一言堂。

君权、相权、臣权以及地方山头,相互牵制。

所谓垂拱而治圣天子,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你可以理解为皇帝只要做好仲裁者的工作,就足以成为圣王。

不过呢,在中国这样的复杂环境中。

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定的,不变的。

皇权可能衰弱,相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