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214章:渡江!渡江!渡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章:渡江!渡江!渡江!(2 / 8)

薄西山的绝望。

但其中只怕也有些,愧疚的意味在里头。

拿家人作为诱饵,又怎么有脸皮,再去提及呢?

虽然不是老顺平侯的计策,但他却依然按着计划执行了,还把全家人都赔了进去,当真无颜面对。

而在整个事件之中,大汉先帝的形象,无疑是极不光彩的。

可能是为了让顺平侯在朝中,能够对抗南方世族,而做的挣扎。

又或是索性献祭了顺平侯全家,替世家重臣解决政敌,用来讨好南方世族。

但无论出自于何种政治需要,或是真心实意想要击败东胡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皇帝都对顺平侯一脉,亏欠了极多。

要知道,自昭烈帝再兴大汉之后的五百年中,各种势力交替,代代新人换旧人。

乃至于武侯、桓侯、壮侯,都因为各种原因,在后世之中,断了传承。

家族自然还在,但直系后人,已经找不着了。

唯有顺平侯一脉。

近五百年,从最开始的赵云赵子龙,到现在的赵宁赵子义。

祖祖孙孙十八代人,代代忠贞不二,无论是幼帝还是庸主,都义无反顾用心扶持。

可最后这样赵氏孤儿的局面,着实让人有些寒心。

这也是岳少谦和薛嘉,在看过信之后,有些不放心的原因。

赵宁是为了继承父兄之志,才不远万里,单骑入琼州,来扶持大汉。

算上迷路的路程,指不定是十万里,二十万里。

能找着琼州,当真难得。

在荆南时的白马银枪七进七出,也可体现其决心。

但赵宁在知道这样的事实,知道先帝做的事情之后,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不得而知。

人心这个东西,最是禁不住变。

不过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

既然皇帝将廉汉升调查出的真相,原封原样,交给了赵宁,而不担心生变,依然令其担任渡江时极为关键的先锋一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