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一百三十九章、花钱滚滚如流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九章、花钱滚滚如流水(3 / 7)

以接受的是“秀才为官”政策。

也就是只要通过乡试,得到秀才的功名就能得到官了。

就是到乡、镇一级去当地方小官,来取代此前的宗族、士绅对县以下的统治。

这个政策首先是在广州府试行的。

效果还算不错。

贪污腐败,欺压平民之类的不能说没有。

但是总是要比之前用吏治民好多了。

这方面的情况。

朱道桦可以通过锦衣卫的密探、都察院的调查,乃至于《大公报》、《日月报》的记者们的采访报道,都能得到。

而这种吏制相对清廉的情况。

朱道桦也是预料到了的。

因为广州府这些能够考得上秀才的都是广州当地的地主、商人子弟,刚刚为官,对自己的前途还是有些信心,一个个都指望三年后高中举人呢。

要是这时候因为贪点小财案发了,那可就是一辈子的前途都没有。

一般情况下。

只有前途渺茫,升官无望的时候。

这些官员才会心狠手黑开始大捞特捞了。

比如说明清两代的吏员。

这些吏实际上也是官僚体系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是永远的官僚底层,永远没有上升的空间。

因此这些吏员发明出的那些盘剥百姓的捞钱的手段那可真的是五花八门。

所以朱明的这些秀才官们刚刚得官,一方面没学会怎么捞钱,一方面也比较爱惜羽毛,不太敢捞。

另外朱明的制度也在多管齐下的监督官僚体系。

内有都察院,外有报纸等舆论监督。

同时在地方上还有“商税局”和“议礼大会”两个新设的机构。

前者是大明朝廷和各地商人商量商税的组织,有这个组织在,商人多少和大明朝廷有往来,地方上的小官小吏想要随便欺压盘剥商人就会稍微有所掂量了。

后者则是在朱道桦决定要制礼之后在中央和地方守设置的民间议事结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