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七十五章 匠人们的分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五章 匠人们的分红(3 / 11)

农亩,天下危亡而不知,仍以趋末为乐;这种情况到了基层更加糜烂,方今郡国,田野有陇而不垦,城郭有宇而不实,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

张居正在以《汉书》、《盐铁论·未通》的内容,说大明的问题。

这就是张居正为何会得到四个自然而然的推论的根本原因,因为从汉代问题就存在,改朝换代这么多次,到了大明,问题仍然如此,几乎没有变化。

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不谙世事还不知民间疾苦的顶层,奢侈享乐刺激的阈值不断拔高的士大夫、无法安心耕种、田亩荒废只能贱卖给商贾的农户,这是东汉末年,也是大明的末年。

当一旦承认大明步入了老年这一事实后,很多问题选择直接面对,反而没有那么的困难,闭着眼捂着耳朵,大喊我不听我不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张居正认为分配出了问题,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自大泽乡的怒吼之后,历朝历代民乱从无断绝之日,以儒家的孝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是刁民不肯安分守己,王师讨伐平定,但第二卷阶级论揭开了这个现实。

历代民乱,都是百姓的错吗?

就像第二卷开头说的那对父子啊,他们在田间地头终日辛苦劳作,最终又被三方朘剥,如果三方都能少一点朘剥,那是不是可以避免田亩荒废的问题呢?

在这一段,张居正又引用了汉代宰相晁错的上书《守边备塞劝农力本疏》,早在汉景帝年间,晁错就给出了各种办法来劝农力本,但是晁错削藩的政令,导致了七国之乱,汉景帝下旨腰斩晁错,以致于晁错的奏疏被全盘否定[注1]。

“先生这第二卷,写得好。”朱翊钧再次肯定的说道,他当然读出第二卷自然而然的推论来。

但他不是很在乎,要么成为摸不着头脑的路易十六,被群情激奋的资产阶级推上断头台;要么被颠沛流离的民乱攻破京师,吊死在后山的歪脖树上;

作为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