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62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2章 解决方法(三更,求票)(3 / 6)

,他是真的能护住人啊!

要不是严世蕃名声太差,方望海自己都想要投了。

指望漕运运输,还不如指望江淮盐场多产一点粮食出来呢。

苏泽说道:“漕运是靠不住了,但是可以走海运啊。”

“海运?”

“岳父忘记了,去年江南缺粮食,不都是靠着海运从福建调集粮食,这才缓解了缺粮的问题?”

方望海当然记得,要不是苏泽联络了福州港的镇守陶公公,请福州市舶司运送粮食到上海码头,去年江南缺粮恐怕真的要饿死人了。

那一次的海上贸易,江南付出去了一些丝绸,得到了粮食。

市舶司拿到了丝绸,卖出去一些粮食。

可以说是双赢的结果。

甚至现在已经出现了稳定的贸易,福建定期有运输粮食的船停靠上海,在上海换成丝绸运回福建。

至于这么做是不是违背了朝廷的禁海政策?

主持这个贸易的,一个是刚刚得志的南京户部侍郎方望海,一个是在宫里得宠的大太监陶公公,无论是南北直隶科道言官,都没有谁不开眼的去弹劾他们。

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的上海-福州贸易,解决了上次的江南粮荒。

而苏泽也提醒了方望海,在山东也是有海岸线的,而且也是有码头的。

比如山东登州的港口,就是朝廷规定的朝鲜国入贡的港口。

在国初的时候,朝鲜都是从陆路进贡京师的。

但是现在辽东经常动乱,陆地上的贡路断绝,所以改成了从山东的登州港口,再从济南改用运河进入京师。

所以苏泽说从上海出海,北上到登州的码头,然后从山东的盐场调盐来江淮,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而如今上海码头来往的船只众多,只需要征调一些就能运回盐来。

方望海的眼睛亮了,苏泽的办法是真的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