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寒门辅臣> 第二十章 投桃报李,十倍奉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投桃报李,十倍奉还(2 / 4)

皇帝并不禁商,对商人还多有宽待之处,你应该听说过南京建塌房一事吧?”

梁逢阳微微点头。

金陵内军民无数,居室拥挤,街坊房舍鳞次栉比。外地行贩商贾抵至金陵后,找不到存货的仓库,只能暂留船上。

洪武皇帝听闻之后,命工部于三山门外濒水之区专门营造了一批房屋供商人临时贮货或住宿,这些房屋名为“塌房”。皇帝为商人提供便利,本身就是保护商人、发展商业的一种举措。

洪武元年时,皇帝还曾发布诏令:“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商税很低。

梁恒看着如雪白糖,叮嘱道:“做点小买卖不妨事。但你要记住,该缴的税目,一律不得少,该走的章程,一个不准落。朝廷律令森严,不可触犯。”

梁逢阳领命:“父亲放心,绝不会违律而行。”

梁恒拍打着椅子扶手,哼唱着:“看不穿——暮霭重重,料不住——后生可畏……”

黄昏。

袅袅炊烟散去,一户户人家走出门。

男人短衣,肩上搭着汗巾,妇人拉着孩子,摇着蒲扇,汇聚在申明亭处。

申明亭,即申明教化的亭子,是府县各坊里厢等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申明亭以东建有旌善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惩劝。

大颜村的申明亭建成于洪武五年十一月,至今刚好半年。

颜三景是大颜村的老人,有教化之责。

若村民之中户婚、田土、斗殴相争等小事,多会在此处聚集商议,由里长或老人处置,轻易不会直接告官。

“颜老人,今日要说教些什么?”

王叔扯着嗓子问。

颜老人左手拄着拐杖,站在申明亭前面,呵呵地抬起右手,待众人安静下来,才和善地说:“今日不是说教的日子,今日召大家来,是受了顾举人所托。”

“正臣?”

众人疑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