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寒门辅臣> 第七十一章 繁杂礼仪,入主句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 繁杂礼仪,入主句容(2 / 5)

享!”

顾正臣听着祝文,大致意思就一句话:

向神明发誓如何如何,做不到就劈我……

“拜!”

“兴!”

“亚献礼……”

“三献礼……”

“鞠躬……”

“拜……”

“兴……”

一套走下来,社稷坛的祭祀总算是结束了。

那啥,县尊,换个地继续……

风云雷雨坛得去,要不然怎么风调雨顺?

山川坛得去,城隍庙这个少不得,孔子你熟悉吧,这个怎么滴也得磕个头……

顾正臣跟着这一群人来回跑,该死的,这些修祭坛的也是,就不能弄到附近来,非要间隔几里路?

怪不得朱瞻基时期改成了“城隍庙设坛总祀”,这来回跑来跑去,一个上午还没搞完,等到看完孔夫子,已经是下午了……

饥肠辘辘,众人疲惫,可谁都不敢说累。

可怜的是那些耆老,本就是老人,还受这一份罪,跟着跑一圈,神仙保佑不保佑不好说,阎王爷倒有可能会关照关照。

没办法,礼仪就是礼仪,怠慢不得。

从孔子庙出来,顾正臣上马车换了公服。

县丞刘伯钦牵来高头大马,扶着顾正臣上马,众人这才赶往县衙。

经过兴化坊的牌坊,向北是平政桥,过了桥,行不多远,便可以看到一堵照墙。照墙北面是高大的谯楼,两侧修筑有对称式亭子:

东面旌善亭,负责写好人好事;

西面申明亭,负责写坏人坏事。

两座亭子,皆有栅栏阻隔,可观不可入。

再向北,便是句容县衙的八字衙门。

之所以选择八字,据说是尧帝的眉毛形似倒着的八字,看起来很严厉,建造衙门之时还能凸显出庄严气氛,效果不错,一直用了下来。

旁边的墙上,还张贴着是一些公告,一些残破的纸张并没有清理干净。

到了知县大门,顾正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