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642 现实主义小说冲击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42 现实主义小说冲击波(1 / 4)

“哎呀,安亿姐,你千万可别这么说,这话让我感到惭愧。”余桦赶忙说道:“当年你去作协的讲习班学习,我还在卫生院当牙医呢,你让我高不可攀。”

方明华听了呵呵一笑:“你们俩斗什么嘴?安亿姐,你羡慕余桦啥?我听说你现在不是在写一个长篇吗?没准将来和余桦的《活着》一样火。”

“哎谁知道呢,现在文学环境不像八十年代了,你看现在每年出版那么多长篇,像你的《钢的琴》余桦的《活着》这样的爆火的有几本?

王安依说的没错。

九零年代的出版长篇远比八十年代多,从客观上讲,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帮作家们,经过八十年代文学黄金年代的熏陶和中短篇的写作尝试,个人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

到了九十年代纷纷转向长篇写作,可惜的是社会大环境变了,文学已经开始不吃香了。像八十年代人们排队疯狂购买书籍的现象逐渐远去。

真正爆火的,让普通读者所认知文学作品像《白鹿原》《废都》《活着》等屈指可数,大部分出版后就束之高阁。

但王安依正在创作的这本不一样啊。

那是将要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

现在看到王安依叹气,方明华笑着开玩笑的口气说道:

“安亿姐,如果你写的这个长篇出版后火了,获得什么茅盾奖之类,我和余桦来申城找你,你要请客!”

“行,真如你说的那样,我带你们俩爬东方明珠塔!”

申城的东方明珠塔今年才刚刚建好,立刻成了申城的一道新景观,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王安忆自己还没爬过也很新奇。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后来爬的次数多的都吐了,就像方明华爬大雁塔似的。

会议是第二天早上在饭店的会议室举行,方明华看了看四周参会人员,也就三十来人,规模显得有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