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第三百五十三章 暴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三章 暴露(2 / 13)

说是折了老本也不为过。

白莲教虽然还存在着,但早已不足为虑,说句有些半场开香槟的话,战争尚未结束,姜星火就已经在考虑战后的问题了。

战后江南的主要变革,无非就是两点。

第一点,要针对这次江南平乱,诸府官员的表现,奏请永乐帝进行人事上的调整。

涉及到的府也不多,刨除已经被清洗过的常州府,剩下的就是苏松嘉湖四个府而已。

能者上,庸者下,支持变法者留,不支持变法者滚。

大不了换十几个知府、同知、通判、推官.就这么简单。

对于当下的大明来说,吏治这种东西,短时间内能治标,能够推动变法,不影响新的制造力的出现与崛起,就已经足够了。

除此以外,则是包括税制、教育等各方面变革的具体推行,只有以江南为试点推行下去了,才好更顺利地在整个南直隶进行推广。

第二点,便是注意进厂时机了。

江南的水患问题在于水利工程的荒废,导致疏解洪水能力严重不足,所以必须重建环太湖圈的各条支流、湖泊的水利设施,并且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正是以工代赈的最好项目。

除此以外,水利工程建设好了,江南的粮食产量也会进一步提升.在农业社会,水利工程和粮食产量一定是画等号的,为什么秦国变法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大修水利?这便是说,有了良好的水利工程,粮食才能稳定地产出乃至增产,才能供养更多地人口,有了更多可承载的人口,就有了争霸天下的兵源、税基。

关中自秦汉以来,成为王霸之基,这个“基”到底是谁打下来的?而关中为何自隋唐后,又逐渐没落?

两岸黄土,泾渭难分,便是答案。

而江南的治水一旦处理好,水利稳定导致的粮食增产,就可以弥补因为部分百姓进厂打工,而使劳动力减少导致的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