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抗战:从血战湘江到高山下的花环> 第18章 三枪,三条人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三枪,三条人命(1 / 4)

“副排长,咱们追那么紧干什么?这帮红军又不值钱,李军长说一个人头两块大洋。这么廉价的活,我们何必拼命!”有名国军问道。

这支队伍有十几个人,由副排长带领,隶属于第16军的53师。

他说的李军长,正是李韫珩。

副排长说道:“你小子懂个屁,这是红九军团,我听说他们组建才两个月。整个军团一万多人,只有两千多杆枪。这叫什么?”

“什么?”士兵们不解道。

“这叫天降军功。”副排长洋洋得意道。

有士兵不解道:“为什么说他们是军功?”

副排长叉着腰说道:“你们想想,这支赤匪刚组建的部队,他们以前是什么人?是农民,刚放下锄头、镰刀,现在连枪都不会拿。

那不是行走的军功是什么?

我跟你们说,这些赤匪刚被我们打散,现在正迷着路呢。他们的主力军肯定率先集结完毕,率先出发,落在后面的都是没有枪的。

我们衔尾追击,见一个杀一个,这一路杀过去,得有多少人头,能拿多少赏金。”

有个小班长拍马屁道:“副排长,你这战略意识比排长高出好几倍,要我说啊,这排长应该你来当。兄弟们都愿意跟着你。”

副排长画饼道:“你们好好干,每个人头我都分你们赏钱,一个人头分一块大洋。”

“好咧。”

这是最大方的长官了,竟然有五五分成。

以前的那些长官都是二八分成,当然是当官的占八成。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滇军第2军,从北伐期间就开始组建了。

他们跟过很多人,杨希闵、范石生、唐孟潇、李鹤龄,最后就是李韫珩。

李韫珩出自湘军,在湘作战勇猛,被三湘人士视为名将。

最后,在38年的时候,他因为马当战役,晚年不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