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女频综合>明星村> 001 娶了白月光,却很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1 娶了白月光,却很慌(1 / 6)

永和村之前并不叫永和村。

80年代,隔壁“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穷到“婆媳共穿一条裤”,村民们住的房子都是“挂”在半山腰上的,木头结构茅草顶,四面漏风,后面就是百米高的悬崖。

永和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典型的“偏、穷、难、弱”赤贫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才两三百元,村集体负债四五十万,大家吃的是地瓜米,几个月闻不上肉香。

好在,90年代乡里周炳添书记劝回了在外经商的经济能人王兵,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王兵书记掏出做生意积攒的十万元无偿借给村里做周转资金,带领村干部三年不领乡村两级补贴,恁是探索出了农村基层党建的“五心”工作法,盘活集体资产,引导村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让老婆做义务炊事员,为民工办伙食,自己则和村干部一起到发达的邻省跑业务,住破旧小旅社,为省两块钱车费,徒手提沉重的设备走几公里路,疲劳过度导致腰椎摔伤,差点瘫痪……

就这么干群拧成一股绳,埋头苦干数年,终于还清了村集体债务。

又抓住闽省实施“造福工程”的机遇,将散落各处山头、不通水、不通电的二十几个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工程,搬到了山下的中心村,配套了水、电、路、通讯、数字电视等基础设施,使村民像城里人一样有了自己的“居住小区”。

为了寓意畲汉两族同胞永远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王兵书记给小区取了个吉祥如意的名字:永和小区。

村庄也自此有了新名字:永和村。

此后,王兵书记抓住沈海高速公路福宁段建设,为村里引进企业提供公路建设碎石,创收20多万元,完成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次原始积累;

建设了闽东第一家村级工业园区——永和工业小区,村集体通过土地或资金入股,每年分红收入达150万元以上;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