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大明官> 第一百零四章 破局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四章 破局之道(2 / 4)

应物的关注点很奇怪,但还是有问必答。

送走娄天化,方应物陷入了沉思。在父亲这件事情上,朝廷貌似是一潭死水,偶有微澜而已,但这是众人不关注么?

肯定不是,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不被关注?连远离庙堂的会馆黄掌柜都知道此事,并称赞一声“忠义”。

总而言之,自己一定要破局!如今别人都不可靠,一个个都装聋作哑,所以也只有靠自己了!

不过经过今天白天的遭遇,方应物又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在京城大人物眼里,自己太人微言轻了,甚至轻微到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那么拿什么去破局?那么又应当如何争取到参与的权利?

苦就苦在,如今一无人情,二无钱财,可谓是一穷二白,凭什么去参与?

难道用老办法,先拿诗词去刷名气,有了名气再进行下一步?

但这需要时间来沉淀,除非遇到天时地利人和,像苏州府那样直接灭掉了祝枝山三人组,否则哪有这么容易一夜爆红!

更何况诗词只是陶冶情cao的小道,与政坛风云半文钱关系也没有。就算他把纳兰xing德王士祯黄景仁龚自珍赵翼袁枚等等的大作全都抄出来,最多也就变成一个才子,那又能撼动什么改变什么?

方应物在屋中想了一个时辰,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又嫌屋中憋闷,便到了院中来回踱步。

不经意间,他抬头望见了月亮。不知怎的,想起了在家乡时,月下屋顶上悟道的事情,悟到的核心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灵光乍现,仿佛摸到了什么。人情和银子,都是利,自己手里无利,那什么去喻于人?

因而还是要从君子喻于义方面去琢磨,如果能抓住一个大义,让所有人都不能不承认的大义,那样自己就不再是被忽略的对象了!

就好比父亲,虽然下了诏狱,别人也许会迫于形势沉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