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唯我独裁> 第474章 核子工程启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4章 核子工程启动(3 / 5)

在美国大平原上打出了风头,打出了威风,令美军闻风丧胆。在战后总结会议上,军方对装甲部队的要求与曰俱增。

由于早期中华帝国的武器装备公司生产最新型的M16战车、W16步战车、Z16反坦克战车的成本高昂,饶是中华帝国有钱也装备不起,只能满足皇家禁卫军和各大军区的少数王牌部队才能装备。

随着对美战争的进行,中华帝国的军事工业飞速发展,装甲部队三剑客的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产速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这使得中华帝国陆军各部队都开始陆续组建装甲部队。

至光华十八年底,中华帝国陆军已经装备了两千辆M16式主战战车,三千三百辆W16式轮式步战车,以及一千五百辆Z16式反坦克战车。

总参谋部要求帝国的120万陆军官兵重新整编,在未来五年内组建四十个装甲师,二十个机械化步兵师,实现中华帝国陆军的全面机械化改革。

当然,总参谋部提出的机械化改革也是王辰浩授意的。因为王辰浩明白机械化是下一场世界大战的主流,而且中华帝国强大的交通网络,遍布城乡的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和水路网都需要一支高速机动的部队才能胜任,因此中华帝国提前进入机械化时代也就成了必然趋势。

帝国陆军推行机械化改革,帝国海军也按照总参谋部的命令,进行现代化升级。

经过世界大战和对美战争后,中华帝国海军高层已经发现未来海战的胜利的前提是必须要保证制空权。尽管中华帝国海军拥有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强大的神盾防空巡洋舰,以及各舰自身的防空火力网等,可以消除来自空中的敌军飞机的大部分威胁,但是中华帝国海军高官们同样认识到,飞机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世界大战前中华帝国在飞机制造方面领先欧美十年以上,受大战刺激因素影响,大战过后欧美各国的飞机制造技术突飞猛进,英国设计的O-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