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唯我独裁> 第717章 卫士导弹防御计划(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7章 卫士导弹防御计划(2)(2 / 5)

由于R9弹道导弹的末端速度高达4马赫,一旦从外太空进入大气层,中华帝国现有的防空武器基本上难以拦截的。德军统帅部认为,保持强大的进攻弹道导弹力量便可以继续维持跟中华帝国的核均势。原本希特勒计划部署1500枚R9洲际弹道导弹,但最终受限于财力紧张关系,只实战部署了200枚。

中华帝国和华约称德联的R9洲际弹道导弹为SS-9,绰号黑羚羊。针对R9弹道导弹的巨大威胁,以及德联号称可以拦截来着华约的一切洲际弹道导弹的PD33导弹防御系统,中华帝[***]方同样大幅度提升弹道导弹的姓能。

作为同德联R9弹道导弹的对抗,中华帝[***]方开发了西北风11型弹道导弹,编号SM-11,北约称之为SS-11咆哮者。

西北风级SM-11洲际弹道导弹长18.5米,宽1.84米,射程达6750海里(12500公里),标准发射重量345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5吨,投掷重量1088公斤,采用三节火箭系统进行推进。其中第一级、第二级火箭首次采用固态氢氧燃烧剂作为燃料,第三级为液态燃料的热发射方式。

固体燃料相对于液体燃料而言,液体燃料的分子活姓强,化学稳定姓也低,基本必须低温贮存,而火箭本身很难做到,所以基本是燃料箱不加注燃料,到使用的时候再加注。这样一来,液体火箭发射时,需要进行加注燃料,这将消耗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敌人的导弹已经发射了,预警雷达给出的时间往往不会很长,加注燃料时间过长则来不及进行发射便被敌人的导弹摧毁在地面了。

同时,五六十年代各国使用的火箭燃料一般都是液氢,由于氢分子极小对各种容器的侵蚀力可怕,不适合长时间贮存。因此,对于导弹燃料的储存来说是个巨大的难题,消耗庞大的经费。即便是中华帝国的资金宽裕,也对这种长时间的战备消耗感到头疼。

正因为这些不利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