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都市言情>宦海龙腾> 第075章 新书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75章 新书记(2 / 8)

引发出严军昌老人最终的困惑。当初以严军昌为首的小岗村人,在一张小学生作文本纸上立下的土地与生命的“生死契约”,初衷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让村民吃饱饭,能够过上好曰子,就是这样一个举动,严军昌和他的乡亲们不经意间创造了华夏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在神州大地上拉开了华夏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华夏农村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光环也自然而然地戴在小岗村人的头上。小岗村土地承包后的第一年,作者写道:“人勤地不懒,老天给面子,这一年风调雨顺,小岗村收获的粮食比上年多了4倍”。这个数字的确让人欣慰。解决了温饱,也许这就是小岗村人创造华夏农村改革的历史功勋所在吧!

但全篇文章的重点在于结尾,结尾很短,是这么写的:

时光已经过去了20多年。回忆起当年大包干的曰子,严军昌总是充满了激情。那是个苦难和光荣的岁月。他和村民们一起扛过了艰难,硬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路,创造了小岗村的历史,也创造了华夏农民的奇迹。他坚定地认为,当年,饿着肚子的他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

然而,与当年的清醒相比,小岗村解决了生存和温饱问题之后,严军昌更多地感到了困惑。

土地承包几年后,村民手里渐渐有了点钱。但是好曰子没过多久,五花八门的摊派收费就开始了:种烟叶种棉花要交钱,种果树要交钱,养头猪要交钱。哪个村民交不上钱,就到他家扒粮食。

作为村干部,严军昌那几年一年的津贴有1000多块,也是从农民的各种税费中得来的。

他觉得太对不起大家。

严军昌找来一位教师,给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农委主任写了一封信,把小岗村的情况、他的烦恼和困惑一一写清楚,托人带到了京城。

不知道是不是这封信起了作用,过了一段时间,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文成玺来到了小岗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