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豌豆文学>历史军事>抗战之钢铁风暴> 563章 船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63章 船厂(2 / 6)

入下,提前修筑,但耗时长了一半的滇缅公路也展现出了其作用,历史上的这条公路货物一年吞吐量也只有四五万吨左右。往往靠往缅甸码头的一艘货轮,就需要数千辆卡车来回跑一趟才能将货物运完,如果是是大吨位的化轮,则需要跑几趟才能运掉,中间的消耗。需要的汽车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

在那种路况下开车的司机,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武汉那边现在连足够的司机都拿不出来,更别提足够的卡车,完全需要外在的采买。此时的滇缅公路一年的吞吐量可以轻易的达到十几万吨,甚至更高。毕竟东南亚多雨,气温湿热,历史上的土路经常泥泞不堪,当这些车队经过这种路况时,不仅对驾驶员的要求更高,而且车辆也更容易出故障。

历史上连足够的驾驶员都严重不足,更何况负责维修的机械人员,因此历史上的的滇缅公路,往往会出现雨中大群的车如龟速的前进,几辆汽车陷在泥泞地,一旦出现塞车的情况,前面的几辆车走不动。后面就排起了长龙。经常在一个位置一堵就是一天,甚至更久。

这些驾驶员不得不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自带干粮和水,以便在路上堵车的时候充饥解渴。而从港口到昆明加起来不过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在路上往往要开一两个月,路上大量的抛锚,或者因为打滑侧翻的卡车。拥堵在路上,更是拖沓了整条路的通畅。使得这条花费了二十余万人血汗修筑的道路并未彻底发挥其意义。而此时,凭着西北多年的修路,与维护的经验。用铺装水泥代替了历史上的土路,至少到现在,这条路暂时还未出现大量的拥堵。

虽然包括杨虎城在内,对于姜立在武汉中央尚且态度不甚坚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花费巨大的代价,将好不容易取得的贷款用在修筑滇缅铁路上。不少人都甚至有些不理解。不过这个时候姜立这些年来累积的威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哪怕有一定的置疑,但这些人心里也不是十分自信,毕竟西北的现状已经说明了一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